2013年11月17日 星期日
末日派對(Doomsday Party):送別「死港」
《末日派對》出Rolling Credits時,一種感概伴隨而生。香港已經變得如此不安穩,不少人選擇閉著雙眼、行屍走肉地過著,也有很多年青人想去Working Holiday、想去外國讀書、想一去不返。而我,也是其中一員。
電影透過講述香港近5年所經歷的社會問題,如08年的「雷曼」事件,近年國民教育、還有官商勾結、地產霸權、租金暴升等,將香港的大環境清晰地描繪出來,構造一種「末日」的感覺。當中,電影幾位主角正正是這些問題的受害者。被騙光退休金的老伯、連劏房也住不起的新移民、自殺學生的兄長等等,他們對問題的反應各有不同,有些決定輕生、有些要報復、有些選擇漠視...但他們之間卻有著微妙的關係,每個決定都影響著另一個人,最終將潛藏的怨恨引爆。
電影結尾是高潮所在,大陸妹與痛失親妹的碩士生,山窮水盡,決定打劫銀行,拿著錢離開這是非之地;同時卻遇上決意於銀行自焚示威的老伯。他們選擇用報復方式對香港社會作出控訴。銀行內的炸彈逐個被引爆,封了出路,一眾傷者求救無援。
編劇安排了神槍手與銀行職員的角色,帶領我們以正面態度去面對危難。受眼疾影響的神槍手,視力大減,但最後他還是成功射中放置在出口的炸彈,為大家開闢了出路。其實他眼中那蒙糊的景象也是香港的現況。大家也看不清香港會變成怎樣,差別在於你會選擇去「等」還是嘗試撥開這迷霧? 銀行職員經過打劫事件後,決定跟舊情人復合,把意外懷上的小孩生下來,這有新生、新希望的象徵。也明白了為什麼電影選用「派對」去襯「末日」。
整體而言,這是一部有誠意的小成本之作。編劇們很用心、成功寫到一個很完整很有氣氛的香港故事,每個細節也想得很仔細。導演拍攝手法相當平實,沒有驚喜,雖然清楚交代整件事,但有些鏡頭卻略嫌多了(例如泰迪羅賓在一張關於自焚的剪報上寫下「死路」2字的特寫)。電影起用的雖然不是一線演員,但大家都演得不俗。特別是泰迪羅賓的演繹很精彩,而新人廖子妤也不錯,起碼令人看得投入。
作為一個交極少稅的香港人,我從不去要求(/也自覺沒有資格)政府給我很多福利,不會要求那些高官提供什麼津貼、什麼資助。但近年我們失去的卻是比錢還重要的公義及權利。我們是在這塊土地上長大的人,為什麼不能自己去選擇適合的「管家」? 這裡是我們的家,為什麼要打開大門,讓其它人進來搶掠? 為什麼我想看個電視也沒有自由? 心中很多問題都沒有答案,漸漸我只覺得自己是這土地短暫居留的過客。
香港人是善忘,我也善忘。也許一天,我們都被迫遷了,香港的獅子山精神看來只會如800度近視般蒙糊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