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

老爆伴郎團(Last Vegas):超強影帝聯盟,感動笑足全場 (推薦!)


每年聖誕新年,整個人都會沉醉在節目氣氛中,單純想吃喝玩樂,然後再發一下白日夢。這時候,我最喜歡就是看荷里活的愛情喜劇,不需太用腦,只需要單純感受電影呈現出來的Miracle就可以。這是看電影最令我著迷的感覺。對於電影,我特別重視劇本,遇上喜歡的戲,總會看上幾十遍,直到把對白都記下了。坦白說,這些年都沒有再出現如《90男歡女愛》、《真的想嫁你》、《摘星奇緣》等這級別百看不厭的經典了。以今年的聖誕新年黃金檔期為例,竟然全都是重金鉅製的劇情片,難怪朋友們都表示沒入場看戲的意慾,寧可在家重溫《真的戀愛了》。


雖然今年新年沒有荷里活愛情喜劇坐陣,但超有看頭的溫馨小品倒是有一套,那就是《老爆伴郎團》。談起這齣戲,一定要介紹一下四位男主角,分別是米高德格拉斯、羅拔迪尼路、摩根費曼與奇雲格連......單看這陣容已經覺得非常震撼,然而這四位影帝還要聯手演這種大路喜劇,新鮮感頓時大增!相對而言,羅拔迪尼路已經演了很多年搞笑片,但摩根費曼、米高德格拉斯等要演去Las Vegas蒲的阿伯卻很少見。這電影能說服到四位巨星來演繹,相信有一定的魅力。


先談劇本,《老爆伴郎團》跟近年商業喜劇作品比起來,絕對是令人驚喜。簡單地看,這只是一個由4個老人家去Las Vegas為好友做伴郎的搞笑故事,但只要細心留意,不難發現整個劇本都寫得很出色,人物性格鮮明有特點、起承轉合齊全、最重要是浮誇得來見人性,有真實動容的地方。電影中的笑位都營造得很自然,非常切合眾位老人家的本性以及劇情發展。


以摩根費曼演的阿池為例,他是一個日日食十幾種藥、需要9點上床訓的老人。這次,阿池為了好友離家出走,然後在Las Vegas慢慢發現自己仍然可以活得年輕。當中,他心情的變化是有層次的,最初他連酒也不敢飲,然後一步步地返老還童,例如在賭場豪賭退休金、洗錢搶做選美評判 (編劇形容他們為「最有資歷」評判,食得很應) 當然也鬧出不笑話;最過癮是他這個老派人被拒於新潮酒吧門外時,竟然拿出10蚊美金給守門員,再用大佬口吻道:「你想清楚了嗎?」......最後,他拿出勇氣跟擔心追來的兒子表態,說明自己不願再活得小心翼翼,想活在當下。其實,這不但是電影其中一個訊息,也是所有老人家的心聲吧。


電影最大的衝突是來自比利(米高德格拉斯飾)與柏迪(羅拔迪尼路飾)兩位老友。話說年輕時,兩人曾經愛上同一位青梅竹馬,雖然最後她跟柏迪結婚,但也無損他們之友誼。但在這青梅竹馬離世時,比利卻沒有出席其喪禮,令柏迪對他非常失望。話說2人終於在Las Vegas重聚,柏迪仍難以原諒比利,總是與他作對。直到柏迪意外從比利口中得知,原來比利多年來只愛過其妻,而當初她竟然是選擇比利,卻被他勸嫁給自己!柏迪隨即陷入崩潰。

這種劇情見得多,但我欣賞的是編劇「收科」的方法。鏡頭先見柏迪在夜街上痛哭,再留戀地摸著手上的婚戒。下一幕,已是翌日,柏迪走到比利面前,完全沒有難過,想清楚後便說「一個女人,特別是她,你不能告訴她應該去愛誰。她是我老婆,我知道她愛我。」再說,即使是最初有過猶疑,但最後她卻是跟他共度了幾十年,那些年的點滴早已經抵過了年輕時的感覺。簡單兩句話,將這矛盾化解了,可見編劇對人物及其經歷都想得很透徹,絕不為作出金句而亂寫一通。


整齣戲四位巨星忽然都變成可愛的老人家,最厲害是演笑片都仍然露出影帝級演技,做得入形入格(特別是羅拔迪尼路),絕對是無可挑剔。作為商業小品,《老爆伴郎團》是高水準之作,看後,也會為這樣細水長流的友誼感觸。畢竟,它說的是一輩子的朋友,多難找到。全戲最老套大概是比利與歌女的愛情線。不過,這段戲實在有推動劇情的作用,幸好沒佔太多篇幅,算控制得好。如果大家想過一個溫馨的節日,不妨考慮跟朋友一看《老爆伴郎團》。

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

發夢王大冒險(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):賓史迪拿轉型升級之作


《發夢王大冒險》是今年聖誕我最期待的電影。首先,是因為這電影的主題是追尋人生,這個命題太大,雖是老生常談,但極難拍得好同深入。第二個原因是因為Ben Stiller(賓史迪拿),他是著名的喜劇演員,以往演《Zoolander 》、《非常外父》系列以及《翻生侏羅館》等都是經典,這次他自導自演,未知會否成功一改戲路? 再來,看過預告片後,也覺得場面拍得很壯觀,相信投資頗大,絕對值得一看。


在《發夢王大冒險》,Walter Mitty(華特米堤)是雜誌社中一名不善交際的相片部經理,遇到心儀女生卻無膽去追求對方,只會陷入白日夢中,幻想自己成為不凡的人,過著另一種人生。一天,雜誌決定停刊,Walter要負責將著名攝影師指定的相片沖印成為最後一期的封面,為了尋得這張極珍貴的相片,他終於決定作出突破,周遊列國地尋找這名行蹤神秘的攝影師。


劇情看似百般正經,但很多場面仍然離不開喜劇的一貫風格,例如在Walter的白日夢中,他無緣無故會化身衝上火場救人的英雄、勇闖雪地的拉丁情人、最抵死是他幻想自己是《奇幻逆緣》中的Brad Pitt,年老後便變成嬰兒!還有一些劇情上的小設計,配合Walter的小動作,已經輕易造到喜劇效果。例如,在飛機上誤聽指示而跳落海、海上遇到鯊魚等,其實對劇情沒有很大推進的作用,但可以輕鬆笑笑也不錯。


尋找那張神秘的相片是電影的主線,Walter為追尋攝影師去了幾個地方,包括格陵蘭、冰島以及喜馬拉雅山等,過程不算驚險,感覺只是換個背景搞笑一下。女主角也是花瓶般的存在,只是偶爾出現在Walter的身邊和幻想中,鼓勵他繼續旅程。而所謂的「線索」也是過於簡單及牽強,製造不到很懸疑的感覺。幸好,電影人物都不時大講金句,將劇情拉回軌道,例如攝影師終於捕捉到雪豹時,卻沒有拍下照片,只用眼欣賞。


最感動是於結局,大家終於看到那張神秘相片的一幕。在最後一期的封面上,是坐在樓梯上看照片看得旁若無人的Walter。說了兩小時要突破自己,尋找人生真正意義等等,其實到頭來,他真正尋找到的是自己的價值。工作十多年從未遺失一張相片的他,令大眾能欣賞這個世界的各樣面貌;明明只是收入一般的打工仔,但卻盡心盡力照顧家人,讓妹妹可以繼續演員夢、爸爸的遺物有地方安置......其實這已經是活出了人生意義(所以他便登上"Life"雜誌封面)。名利是一個光環,但沒有這光環並不代表失敗。最後,Walter雖然被炒,但他知道了自己的價值,不再妄自菲薄。這結尾平淡得來又感人,為電影加了不少分。


P.S Ben Stiller在這電影中,雖然仍然擺脫不了固有喜劇的演繹風格,但總算在選題材及拍攝上有很大突破,製作出較有深度及挑戰的電影。不知日後的他會否像Jim Carrey般,將喜劇拍到變神劇?

2013年12月9日 星期一

掃毒(The White Storm):英雄片兜亂再兜亂


《掃毒》是一部剛陽到極致的電影,玩的只是三個元素:兄弟情、英雄主義、正邪對立。
看著看著竟然覺得好似回到80年代、見到周潤發的影子。由細玩到大的好兄弟、兩個只能活一個、大佬受傷變跛、大著肚的老婆被脅持等等,很多劇情其實早已見慣見熟。要與早年的經典比較,《掃毒》根本無得比~ 不過在近年勁Sell人性鬥爭(相對個人主義)、爆破特技、扭橋的警匪片,《掃毒》算是男人的浪漫,難怪很多朋友都在facebook大讚。


既然電影主力講三位主角的兄弟情,我都先由人物講起:
三個人都是警察,都有「誓要去入刀山」拯救平民的氣節。劉青雲演的掃毒組阿頭,聰明、自信、野心大,為工作甘願犧牲一切,是三人當中最熱血的一位。張家輝是劉的副手,非常重視兄弟情誼,而古天樂是臥底,幫兩人做事,卻早已厭倦了這種不安穩的生活。三人雖然都已經是巨星,其中兩位還是影帝人馬,但在《掃毒》中卻未有太大發揮,而我覺得這與劇本極有關係!


劉青雲的角色設計得過份冷靜,當他要在兩個兄弟中選擇捨棄其中一個時,只有猶疑但沒有心痛;即使好兄弟死了後,也沒有崩潰的感覺。雖然觀眾可以推斷到他的傷心,但畫面還是要交代才行呀。即使是最老套的痛哭、自暴自棄等等也好呀~ (劇照這張好像已經是最入肉的樣子)


其次,是古天樂的角色完全沒有做警察的熱情,一開頭他已經不太想再做臥底,到中段他為保命出賣隊友、後來升職了,其實也不太感受到當警員那種捨身取義的精神。明白做臥底要有一點的掙扎才好看,但在這個Case,他比較似貪生怕死。如果電影本來就要他做小人還算合理,但實質還是當他是英雄般處理就有點奇怪了。


張家輝的角色雖然中間經歷生死以導致後期性情大變,但相對而言是最合情合理,也發揮得幾好! (特別一提:劇照中演張家輝老婆的美女是...人妖:O) 總括來說,我覺得《掃毒》的人物角色很鮮明,只是寫得不夠深入,所以不夠真,可能就令人比較難投入。


劇情方面,電影由張家輝歷劫歸來後,才開始變得有味道。三兄弟重聚後,在醫院中送別張家輝母親的一幕最令人觸動。其病母認錯三人的身份,於是三人就順勢說出對方心聲,這時候三人都頓時明白了對方的難處,真正原諒了大家。雖然有點「戲」,但這個設計算有心思,也順勢交代原來不和的兄弟再度站在同一陣線。


說電影很剛陽,除了是因為電影類型與其中心思想外,還有部分是因場口設計。記得有一幕,三兄弟各駕著一部車,見到對方後竟興奮得駕著車互撞!張家輝還愈撞愈Hyper!實在令人太費解了!其次,電影有兩幕非常大型的爆炸及槍戰場面,包括三兄弟在泰國某片森林被毒犯所擁有的軍隊轟炸、以及結尾在澳門某酒店的大廳激戰。雖然三人打極不死有點離奇,但場面是拍得緊張和好看的,特別是尾場,三兄弟冰釋前嫌,合力掃射毒犯報仇,拍出以往港式的兄弟情與英雄感! 哪管劉青雲身中十幾槍後還可以中氣十足地叫,要夠man就不能太理性~


這電影很適合心中有個英雄幻想的人去看~ 雖然不切實,卻令人懷念起那種舊香港的傳奇~

P.S 同期的警匪片還有劉德華、林家棟主演的《風暴》,完全是另一種路線,下次再寫~

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

飢餓遊戲2:星火燎原(THE HUNGER GAMES: CATCHING FIRE):革命之路,成就英雄


每部戲、每本書、以至每件藝術品,其實都代表著創作者的態度。鍾意《飢餓遊戲》,亦因為這電影代表著一種信念,就是自由、平等。就算是極渺少的人都擁有掌握自己生活的權利,而當我們去全力追求的時候,我們都是英雄。第一集,Katniss假扮心愛Peeta,願意與他一同自殺,結果成功挑戰執政者,拯救到兩人;今集Katniss面對專門為她而設的死亡陷阱,卻更大膽地向政府正面「挑機」,完全奠定了她的英雄形象!


喜歡這電影的諷刺手法。勝利國的人民永遠將自己的臉化到小丑般,幾乎看不清五官,同時又喜歡穿著浮誇的服裝,他們是被當政者愚弄、被擺佈的對象。當政者與戰敗國的人則與正常人無疑,只是前者穿得光鮮、生活奢華,後者卻似難民。


在我的理解,當政者設立HUNGER GAME是想宣揚「汰弱留強、勝者為王」的思想,一方面提醒人民自己是勝利一方,而這勝利是得來不易,必須用強權維持。其二,由於HUNGER GAME的勝出者是會得到地位及生活質素的提升,這不但可以將戰敗國的勇者「收歸國有」,更可以以此牽制他們的思想,包括加強12個戰敗區對勝利國的恐懼、同時令他們想成為戰勝國的一份子(這從第一、二區好勇鬥狠的例子看出)。


在第一集,勝利國的人民仍然盲目為HUNGER GAME歡呼、喜歡看參賽者的衣著、造型,當他們是玩具般評頭品足。但在第二集,在眾人以為Katniss有孕後,希望停上遊戲;而Effie在送別Katniss及Peeta時;更罕有地流下眼淚,為他們不值,我視這為輕微的人性醒覺。


今集電影比上集更精彩,是因為HUNGER GAME變得更過癮了。第一集,遊戲都似大逃殺般,你斬我、我斬你,參賽者的立場又非常明顯,沒什麼佈局可言。但來到今集,整個遊戲都全面升級,除了每個鐘有不同災難性的陷阱、參賽者之間亦充滿猜疑,敵友難分,整個刺激度、緊張度都大增。整齣電影都提著一句對白:「認清你真正的敵人」。來到結尾,才發現這句話的玄機,故事鋪排得非常好,兩個半鐘都緊湊、精彩。


堅持─這人類最可貴的特質,充份在Katniss身上顯現。一直不傷害其它人、一直守護著所愛的人、一直相信自己的伙伴,就是這樣的她,最後才可洞悉整個佈局,摧毀了HUNGER GAME。而Jennifer Lawrence超好的演技令人更喜歡這角色。上年看《失戀自作業》已覺得她做戲特別自然,雖不是典型美女,也不是性感尤物,但卻有種親切的氣質,令你相信她就是那個角色人物。值得一提,電影加插了不少人物,像Philip Seymour Hoffman 這樣的實力巨星都加盟了,說句話都特別有說服力!



看完電影後,個心已經飛到去第三集。掙扎了一整天,最後還是跟同事偷偷上網查看了結局。慶幸,第三部還會分上下集,下年、下下年還可以有這樣值得期待的電影欣賞! 順帶一提,今期Entertainment Weekly有4個HUNGER GAME的封面,超級影送不要錯過~ (點解香港就冇這類型的電影雜誌????!)


2013年11月17日 星期日

末日派對(Doomsday Party):送別「死港」


《末日派對》出Rolling Credits時,一種感概伴隨而生。香港已經變得如此不安穩,不少人選擇閉著雙眼、行屍走肉地過著,也有很多年青人想去Working Holiday、想去外國讀書、想一去不返。而我,也是其中一員。


電影透過講述香港近5年所經歷的社會問題,如08年的「雷曼」事件,近年國民教育、還有官商勾結、地產霸權、租金暴升等,將香港的大環境清晰地描繪出來,構造一種「末日」的感覺。當中,電影幾位主角正正是這些問題的受害者。被騙光退休金的老伯、連劏房也住不起的新移民、自殺學生的兄長等等,他們對問題的反應各有不同,有些決定輕生、有些要報復、有些選擇漠視...但他們之間卻有著微妙的關係,每個決定都影響著另一個人,最終將潛藏的怨恨引爆。


電影結尾是高潮所在,大陸妹與痛失親妹的碩士生,山窮水盡,決定打劫銀行,拿著錢離開這是非之地;同時卻遇上決意於銀行自焚示威的老伯。他們選擇用報復方式對香港社會作出控訴。銀行內的炸彈逐個被引爆,封了出路,一眾傷者求救無援。


編劇安排了神槍手與銀行職員的角色,帶領我們以正面態度去面對危難。受眼疾影響的神槍手,視力大減,但最後他還是成功射中放置在出口的炸彈,為大家開闢了出路。其實他眼中那蒙糊的景象也是香港的現況。大家也看不清香港會變成怎樣,差別在於你會選擇去「等」還是嘗試撥開這迷霧? 銀行職員經過打劫事件後,決定跟舊情人復合,把意外懷上的小孩生下來,這有新生、新希望的象徵。也明白了為什麼電影選用「派對」去襯「末日」。


整體而言,這是一部有誠意的小成本之作。編劇們很用心、成功寫到一個很完整很有氣氛的香港故事,每個細節也想得很仔細。導演拍攝手法相當平實,沒有驚喜,雖然清楚交代整件事,但有些鏡頭卻略嫌多了(例如泰迪羅賓在一張關於自焚的剪報上寫下「死路」2字的特寫)。電影起用的雖然不是一線演員,但大家都演得不俗。特別是泰迪羅賓的演繹很精彩,而新人廖子妤也不錯,起碼令人看得投入。


作為一個交極少稅的香港人,我從不去要求(/也自覺沒有資格)政府給我很多福利,不會要求那些高官提供什麼津貼、什麼資助。但近年我們失去的卻是比錢還重要的公義及權利。我們是在這塊土地上長大的人,為什麼不能自己去選擇適合的「管家」? 這裡是我們的家,為什麼要打開大門,讓其它人進來搶掠? 為什麼我想看個電視也沒有自由? 心中很多問題都沒有答案,漸漸我只覺得自己是這土地短暫居留的過客。

香港人是善忘,我也善忘。也許一天,我們都被迫遷了,香港的獅子山精神看來只會如800度近視般蒙糊。






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

宇宙生還戰─安達的戰爭遊戲(Ender's Game):科幻片的終極啟示


看電影最過癮的地方是可以讓你投身另一個世界。當然前提是,這虛疑世界要建構得好、拍得真實。《哈利波特》與《星空奇遇記》是我其中最欣賞的兩套科幻電影系列;兩者都逼真到會讓你去想:如果有機會,我要入葛來分多學院、學現影術,或者要教Mr.Spock不要樣樣都「Logical」! 上星期看了齣被喻為年度科幻鉅獻、改篇自熱爆得獎小說的《宇宙生還戰─安達的戰爭遊戲》,結果看完後的第一個感覺是:「點樣我咁蠢?」


我這樣說是因為電影的主角實在太醒! 在那個世界,人類正面臨外星蟲族的威脅,為保衛地球,軍隊決定先下手為強! 然而,一眾牛高馬大的軍人卻沒有親自出手,他們培訓去殺敵的軍隊,全都是小朋友。當中,安達被選為大戰外星人的領導,帶領幾位少年日夜苦練戰術。安達天性善良,但心智異常成熟,往往能快速看穿敵人的想法,並用最快的招數解決對手!當看到他狂毆欺負他的胖子,打到胖子不能動彈,再冷靜地說出:「打倒他是只贏了一場,但我想避免以後要打無數場,想他們不再搞我。」終於明白我這個被人「蝦」到大的老女人徹底輸了。安達的思想異於常人,他的處事方式,不論是應用於人際關係、還是對付外星人往往都是快、狠、準! 我對安達這人物的興趣度甚至大於整個劇情,很大程度是因為我想擁有一個這樣的腦袋去應付生活的問題。


電影雖然講述未來的宇宙戰爭,但感覺卻像諷刺現今社會。比如說,電影中的軍人培訓小朋友殺敵,卻沒有想過戰爭會對他們所造成的心靈影響。好聽一點,是為了人類未來,直白一點,是他們想要控制人類未來,這些純真的小朋友就成了他們的工具。在香港,政府、學校、父母,哪些人不是用盡各種方法去確保小孩長成他們所想的樣子? 但國教對他們健康嗎? 參加十幾種課外活動外加語文訓練又健康嗎? 幾歲的孩子辛苦到想尋死的新聞出來了,幾天後,社會還不仍然催逼這些孩子成長? 又比如,軍人以保衛地球為藉口,滅了整個外星蟲族,豈不是天天在國際新聞上演的鬧劇? 為了擴展勢力、取得利益、拉攏關係,不少強國做盡小動作,損人利己。電影的情況其實正好就是現實的寫照,看得心寒。


基本上,這電影的演員、劇本、拍攝、後期製作等表現都非常精彩,連時間都控製得非常好,令人輕易投入到這虛幻世界。不過我對結尾安達大戰蟲族的一幕還是有點失望,雖然知道導演想同時「欺騙」觀眾那只是模擬戰,但也可以拍得稍微激烈一點! 整齣電影就只欠一幕令人緊張得閉氣的大戰。

P.S 電影於上周末在美國開畫,以超逾2億港幣票房(2千8百萬美元)榮登賣座冠軍! 不知在香港會否同樣取得佳績?

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

香港美酒佳餚巡禮:飲盡Bordeaux美酒


昨日跟朋友去了一年一度的「香港美酒佳餚巡禮」,再次飲足全日,非常盡興!今年舉辦地點變為中環新海濱、九號和十號碼頭前的空地,雖然比西九略細,但勝在有維港美景觀賞,而且攤位規劃比上年好,輕易就能找到想試的美酒。


香港人愈來愈鍾意品酒,一些與我年紀相若的朋友,已經懂得睇年份、提子。我沒那麼厲害,只懂分地區,「舊世界」以法國、意大利的酒為佳,「新世界」澳洲及紐西蘭也不錯,美國則很少接觸。一進場,我們先到了「Everyday Wine Zone」。這是最大的品酒區,幾乎所有地區、不同種類的酒也有!由香檳、Sparkling Wine 開始飲,試了4、5隻品牌,然後,我們開始試白酒配海鮮,不過沒有那款特別出色,而且即場買的海鮮也不新鮮,所以跟朋友決定盡快去今屆的紅酒熱點─「Bordeaux Village」。


對Bordeaux 出品一向有信心! 我曾經到當地一遊,當時與同事們胡亂買了一堆酒回港,結果每枝都好好飲,完全是物超所值! 這次在「Bordeaux Village」試了幾款紅酒飲,果然都很不錯,每隻都令人有想Encore的衝動。特別推介以下2種酒:


這款紅酒l'autre de sociando mallet 2010只需要1張飛,超抵,而且果甜適中,易入口。跟朋友買了份Parmesan Cheese,2個人邊看著海景邊聊天,各飲了2杯還覺得不夠。這與朋友聚會時飲用就最好不過!


特別推介Sweet Bordeaux 出品的甜酒。以往在食很傳統的西餐時,最尾大家都會叫甜酒飲,曾試過幾款蘋果味的都覺得太甜,所以本來都對甜酒沒什麼興趣。但這次在釀酒師極力推介下,試了這款Château Haut-Roquefort後,竟推翻了我對甜酒的感覺。這酒雖然甜但不會膩,在飲完多款酒後,再飲一杯甜酒,有種圓滿的感覺! 這品牌還有幾款甜酒,再細分Less、Medium、Very Sweet三種甜度。大家可根據自己喜好去選購。


這次美酒巡禮令我回想起2年前到法國工作的半個月。最初,對每天晚飯都用上2-3小時、飲足3款酒覺得太講究。有次上船拍攝,在大家超級手忙腳亂之際,接待員仍堅持要給我們食芝士,真是超誇張。不過近排,我開始明白了法國人對生活態度的堅持。因為美酒美食的確可以令人放鬆心情,並懂得用欣賞的目光看待身邊的事物。在香港生活如此大壓力,閒時飲酒輕鬆一下也很正常。假日時,我跟家人也喜歡買些Cheese、魚生、吞拿魚夾餅等小食,配紅酒做宵夜。當然最好是可以再遊法國,畢竟除了美酒外,法國還有美食與美景呢。


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

美麗療情(Love is All You Need):人生,隨時重新開始


很多時,生活都會給我們一些突如其來的驚或喜。重點不在於事件本身的好壞,而是我們應該如何去處理。我們不是聖人,也不是智者,遇到挫敗時,旁人幾多句正能量金句也未必受用。這時候,更重要的反而是自身的心理質素及態度。上星期剛看了一齣屬於「治療系」的電影─《美麗療情》,也許能給予我們一點心靈上的支持。


電影中,幾位主角都恰巧遇上些「意外」。Ida因乳癌關係要接受化療,療程後滿以為可重上幸福軌道,才發現老公早與後生靚女搭上;Philip老婆被車撞死後,就怨恨起全世界,甚至自己;Patrick為了得到爸爸認同,急著與只認識三個月的女友結婚,卻開始發現自己真正的性取向。眾人因一場婚禮相聚,幾天間卻令人生有巨大轉變。


人生每個選擇都很重要,有時候選了便沒有回頭的機會。Ida的老公說因為受不了看著Ida患癌而選擇出軌,結果斷送婚姻;Philip選擇封閉感情,專心工作,便導致與兒子關係疏離;Patrick忽視自己真正感受,直到婚前一日才醒覺,傷害了未婚妻。他們選擇去逃避問題,結果問題沒有消失,反而像雪球般愈滾愈大。選擇沒有對與錯之分,但我們必須承受到每個選擇帶來的後果。


主角們的人生也許不順利,但最後都能勇敢去面對,電影說,這全都是愛的力量。為了不令愛的人失望,於是勇敢去面對自己的挫敗。結尾,一向喜愛平淡的小女人Ida放棄了老公,除下那頂掩飾病情用的假髮,帶著一封醫院寄來的信,前去意大利找真愛。Ida與Philip一同打開信件,然後愉快地看日落美景。這幕戲令人有種淡淡然的感動。愛令人變得有勇氣,也令生命充滿希望,而這種愛不止於男女之愛,也可以是親人間的愛、朋友間的愛。


電影於意大利南部的小鎮(Sorrento)取景,場景樸實、浪漫,特別詩情畫意。最愛Ida看到老公把女伴帶到婚禮後,一絲不掛地於冰凍的海中暢泳,像把一切挫敗都捨棄,重拾嬰兒時的赤子之心。「灑脫」是她最大的優點,也許經歷過生死,便可以從容地面對人生其它難題。Trine Dyrholm成功演繹這位樂觀灑脫的小女人,是這電影一大亮點。

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

罪迷宮(Prisoners):向上帝的一個控訴


上帝說,人有原罪,所以要承受苦難。
信徒視苦難為試練,非信徒則對每個天災人禍感到不解。
我們只想問,神,不是愛世人嗎? 難道就不能寬恕我們的罪嗎?
《罪迷宮》呈現的不只是一宗拐帶兒童案件,更是一眾受苦難的人向上帝的一個控訴。


電影由小女孩Anna與Joy的失蹤開始,分成兩條主線發展。第一條,由Anna的爸爸Keller Dover用盡辦法去尋找女兒。他發現到疑犯曾接觸過兩位小女孩,就認定他一定知道真相。於是,在無辦法之下,他決定綁走了智商只有十歲的疑犯,並對他動用私刑。Joy的雙親雖然知道這是犯法的,但亦選擇隻眼開隻眼閉。失去女兒的痛苦,將神的信徒變成魔鬼。


看慣Hugh Jackman做型男的樣子,他這次演的嚴父角色非常令人驚喜。戲中,他是很強硬的男人,盡力保護家人周全。所以即使發生意外後,他完全不放心將女兒的性命交給警方,寧願自己鋌而走險。在傷害疑犯時,Hugh Jackman演出在內疚與憤怒中的掙扎。而有一幕,講述他獨自到警局認女兒的衣物,當他認出Anna的襪子時,以為女兒遇難了,激動得全身抽搐,也非常精彩。


電影的另一條線,講述從未失過手的警官Loki追查真凶。過程中,他發現了很多重要人物,例如:被藏於地牢的無名屍、全屋蛇的迷宮怪人等等。曾經他以為自己找到真凶,卻發現案件遠比想像複雜,而一切竟可追溯到十幾年前的兒童失蹤案。最後,他並不是找到真凶的人,卻成了破案者,救回小女孩。Loki是做事認真、英勇的一類角色,但他不是福爾摩斯,沒有天才的頭腦,個人與劇情也沒有什麼衝突可言,沒太多發揮,所以表現只屬一般。


電影的壞人都是苦難下的受害者,將由神引起的痛苦加予其它人,向上帝宣戰。這個命題很大很沉重,坦白說,《罪迷官》算拍得很好了。起碼兩個半小時的電影,沒有悶場,劇情發展也能勾起觀眾追看的慾望。看後,心情也鬱悶了一陣子。不過,其拍攝風格相對簡單、平實,沒有其它大片精心雕琢的鏡頭,缺少了一點電影感。

P.S 演疑犯的Paul Dano憑上年的《書中字有夢女神》為人認識。受外型所限,他不能演正常角色,不然只會淪為公司同事的感覺,不夠搶眼。這次他演精神受挫的智障男,有極大發揮,也演得很好,值得留意。